2019中国治理的政策工作坊

2019年10月13日,“2019中国治理的政策过程工作坊”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顺利举办。
学术观点|王亚华: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水治理的视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王亚华教授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水治理视角的观察”的发言。
学术经验分享|邓穗欣:如何成为一名高产学者

美国南加州大学索尔普莱斯公共政策学院公共行政学杜敢卓越讲座教授,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院士邓穗欣作专题讲座,分享他在公共事务研究领域的学术经验。
学术洞见|王亚华教授:探寻更好的政策过程理论

2019年10月13日,“2019中国治理的政策过程工作坊”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顺利举办,共同研讨交流中国情境下的政策过程,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政策过程的理论研究。本次工作坊吸引了校内外师生100多人参会。
学术洞见|王亚华教授阐释如何理解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

2019年11月8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亚华教授做客上海交通大学第27期“国是青年学者沙龙”,并做题为《中国情境下的自主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彩报告。
活动预告|明德讲坛第156期

邓教授将通过他对美国和中国环境管理体系的研究,来审视宏观制度情境如何影响环境管理的选择。他将以两国在水资源管理和空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实例,探讨两种治理体系的巨大差异如何影响它们各自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他还将讨论这两国体系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三农”决策要参】第312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如何实现有机衔接?——基于秦巴山区紫阳县的调研与思考

政策交汇期,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深度贫困地区紫阳县的脱贫攻坚探索,分析了紫阳县面临的产业困境、就业困境、搬迁困境及动机困境等现实问题。
【“三农”决策要参】第311期:以大数据技术解决精准扶贫中收入瞒报低报问题

收入瞒报低报不仅浪费了扶贫资源,而且打击了农户发展的积极性,影响了扶贫的公平性。建议应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校准收入数据,避免扶贫领域的数据失真。
国是青年学者沙龙第27期丨王亚华教授:中国情境下的自主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次讲座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为起点,分析西方自主治理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提供中国情境下的自主治理理论建构的思考,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2019国际公共事物周中国区活动

2019年10月7日至13日期间,国际公共事物学会举办了第二届国际公共事物周(World Commons Week, WCW)系列活动,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知识分享、经验交流以及创新发展。10月8日,中国区网络直播成功举办,柴盈教授做了关于“中国灌溉系统的集体治理研究”的主题演讲。